现场管理是企业生产一线的管理,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。更是企业一切管理的落脚点和企业占领开拓市场的坚实基础,直接影响着产品品质与企业的经济效益。
加强现场管理是企业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。那什么是现场管理呢?现场管理完整的定义是: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、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,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,如人(操作者、管理者),机(设备)、料(原材料)、法(工艺检测方法)、环(操作环境)、资(资金)、能(能源)、信(信息)等,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,通过计划、组织、控制、激励等管理职能,保证现场按预定的目标,实现优质、高效、低耗、均衡、安全、文明的生产作业。
企业生产职能部门、车间、班组的负责人都是企业生产现场的负责人,也就是生产现场管理员,直接管理生产作业过程及运作系统,其工作内容与职责的中心是执行企业的生产规范,提高企业的作业效率,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。作为一线的管理员,现场管理员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与职责,以便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,切实把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。
现场管理员的工作内容,应以生产作业为中心,其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:
一、了解现场作业员工的特点,如:责任感、品质理念、勤奋度和操作熟练程度。并按照员工的特点和需要合理安排每位员工的岗位。对需要培训的员工进行培训。
二、做好现场作业准备,现场作业多一份准备,生产时就少一份浪费。
①生产计划下达后,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充分掌握该产品的工艺要求和技术参数。并抓紧进行小试,对小试的产品进行分析,并书面制定出该产品特别要注意的 事项和重点要检查的岗位和工序,并在事先向作业员工说明。
②工具物料是什么?是否落实实到位?
③各工序半成品堆放位置的确定。
三、保持生产的均衡性是产品品质、人员设备的安全及减少浪费的重要保证。①生产线上各工序作业进度要一致,不使半成品在某一工序中积压。②各工序所需的工具原(辅)材料的供给要得到保证,不要因供给问题而造成作业线断裂而打乱整个生产秩序。
四、及时进行现场作业总结,分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,并尽快制定改进措施。改进措施有:操作工艺的改进、有关技术参数的修改、员工激励机制的落实、员工操作技能的培训。